-
孫金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旗幟》雜志發表署名文章《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來源:《旗幟》雜志2020年第11期時間:2020-12-18 -
彭永臻院士:提高我國污水處理科技水平 從跟跑、并跑到領跑
近日,人民網記者圍繞我國水生態安全以及污水處理領域相關問題對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彭永臻進行了專訪。
來源:人民網時間:2020-12-10 -
孫金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全面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黨建》雜志發表署名文章
來源:《黨建》雜志時間:2020-12-07 -
柴發合:PM2.5防治拐點尚未到來 重點行業仍是主戰場
柴發合專門作了“臭氧與PM2.5協同控制 深化VOCs和NOx聯合減排”的主題演講。
來源:一財網 作者:章軻時間:2020-11-26 -
-
李健軍:各地應為VOCs監測提供組織和資源保障
針對VOCs監測開展的現狀和近期重點工作,中國環境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總工程師、大氣環境監測首席科學家李健軍。
來源:中國環境報時間:2020-06-29 -
劉仁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研究的四個轉換
助推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機制現代化,成為刑法學界肩負的重要使命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劉仁文時間:2020-06-22 -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創新構建綠色供應鏈
打造綠色供應鏈,既有助于降低產業鏈風險,順應綠色發展大勢,又可以推動產業鏈協同、共贏與高質量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
來源:工信部 毛濤時間:2020-06-01 -
王金南: 升級版污染防治攻堅可從六大方面發力
“我比較關心進入‘十四五’時期,如何打好升級版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國人大代表、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來源:生態環境部時間:2020-05-28 -
樊元生:抓住新一輪政策機遇 推動民營節能環保企業發展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了《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 支持民營節能環保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來源:發改委環資司時間:2020-05-26 -
宋青:基層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面臨三方面挑戰
環境有價,損害擔責。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同時中辦、國辦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
來源:生態環境部時間:2020-05-22 -
-
錢易:努力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不僅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一項國家級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更明
來源:長江中心時間:2020-05-18 -
董戰峰: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思路與重點
近幾十年以來,黃河流域地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由于黃河流域生態系統較為脆弱,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嚴重,發展與保護的
來源:生態經濟時間:2020-05-14 -
-
劉晶昊:生活垃圾分類若干問題的剖析與建議
2019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
來源:北京日報時間:2020-05-09 -
-
鄒光耀:為中國治水貢獻力量
中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中國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的水質受到污染。因此水環境污染治理儼然成了一場“全民戰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馬來西亞華裔水環境處理專家鄒光耀也沒有置身事外。
來源:中國環境報時間:2020-01-02 -
馬成玲:將最基礎的工作做到最好
山東省濰坊市地域廣、普查任務重、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大,為保質保量完成普查任務,全體普查人埋頭苦干、任勞任怨,涌現出了一批業務精湛、擔當作為的先進人物。濰坊市普查辦的馬成玲,就是其中的代表。
來源:中國環境報時間:2019-12-31 -
他倒在了保衛藍天的路上 ——追記江西生態環保衛士陳志威
“我膽子大、經驗多,我上去。”陳志威邊對同事說邊把幾十斤重的設備背上肩,手腳并用爬上一家企業20多米高的煙囪上取樣。天寒地凍,北風怒號,他的身影在冰冷、搖晃的鐵梯上逐漸變小,卻在同事心中的形象越來越高大。這是陳志威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陽光帥氣的他不時地溫暖著周邊的人。
來源:中國環境報時間:2019-12-04
環保技術
推薦展會